2020年11月25日上午,杭州師范大學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教席合作辦公室特邀美國蒙特霍利約克學院(Mount Holyoke College)的榮譽哲學教授Thomas Wartenberg教授做題為“繪本,哲學與兒童” 的講座。講座由教育學院高振宇教授主持并翻譯,華東師范大學劉曉東教授與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于偉校長為特邀與談人。
講座伊始,Wartenberg教授結合澳大利亞布蘭達州立學校(英文:The Buranda State School)2012年的真實案例為導入提出了讓兒童學習哲學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在布蘭達州立學校中教授哲學課程對學生的學術表現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繼而,Wartenberg教授結合例子介紹了自身從了解到投入兒童哲學領域的經歷,尤其投身于利用繪本教授兒童哲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歷。
與Lipman利用小說教授邏輯的方法不同,Wartenberg教授主張帶領自己的學生到資源上相對較為匱乏的學校中去,利用繪本來教授兒童哲學。他表明哲學不光光是智力超群的孩子才可以學習的科目,每個孩子都應該接觸哲學。一系列的實踐表明利用繪本有以下優勢:
1. 激發兒童對書籍的喜愛
2. 助于兒童自我想法意見的組織表達
3. 助于兒童傾聽能力發展
4. 助于兒童自信心的培養和發展
對此,Wartenberg教授還指出講課程重心應該置放在孩子彼此的交流與尊重上,同步發展兒童社交輪流能力(Turn-taking skills)。這種方式可以有效讓兒童參與討論,相互啟發,相互碰撞,促成孩子學會學習,這也是有效教學、有效學習的基本要素。此外,Wartenberg教授提出孩子喜歡被提問,喜歡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與家長可以通過詢問孩子的想法,實現對孩子自我價值的提升。講座過程中,高振宇教授也交流到這種方式是也對孩子的一種賦權。
關于兒童哲學的繪本教學法,Wartenberg教授提出SLAW 四步法,即:
1. Say 說出你的想法
2. Listen 聽別人說(不光孩子需要傾聽彼此,老師也需要傾聽孩子)
3. Agree or disagree 表達同意或是不同意
4. Why 思考陳述所想的緣由
他表明在聽的層面上,不光是孩子們需要傾聽彼此,老師們也需要被訓練如何去傾聽孩子。在述理的層面上,孩子的邏輯思維可以在合適的引導下得到了發展和開拓。
在總結部分,Wartenberg教授歸納了兒童哲學繪本教學的5大優勢,即:
1. 繪本可以有效為兒童創造沉浸式情境
2. 繪本中可以融合富有哲學性問題,而這些問題對孩子來說是關切的問題
3. 培養兒童熱愛文學作品的意識
4. 提升兒童詞匯與閱讀的發展
5. 繪本為兒童提供了一種共通的經歷,為后續發展的生生對話與師生對話奠定基礎
過程中,Wartenberg教授以田鼠阿佛繪本(英文:Frederick)為例,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兒童哲學繪本教學的活動實踐,深化了針對相關教學活動的思考,推動了對孩子對話,交流,思考,創造等能力培養上的討論。
講座最后,Wartenberg教授做了關于兒童哲學繪本教學資源的相關分享。
與談環節中,于偉校長分享了自身到附屬小學投身于哲學教研發展的經歷,介紹了附屬小學在兒童哲學教學方面在最近5年來所取得的成就。附小在近幾年來,在兒童哲學的思潮下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構建率性教育理論體系,積極發展情境教學和歸納教學等,用貼近兒童認知發展方式的教學法來推動孩子從具體到抽象,分類、歸納等方面的發展和成長。于校長還表明兒童是一個富有哲學的純粹個體,哲學課程的開展不僅可以發展兒童,更能發展教師以及家長對教育對象認知。劉曉東教授對目前國內對于兒童哲學的中文譯名進行區分評述,認為P4C最好能理解為兒童的哲學探究課程,而兒童哲學更為恰當的是Child Philosophy,表明目前國內的實踐主要關注于成人對兒童哲學思維發展的引導,在如何在哲學課堂中推動成人向兒童的學習還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探討。揭示了中國古代文學所說的“赤子之心”與“純碎兒童”的概念其實也是對西方兒童哲學思潮的跨文化呼應。同時也分享了海德格爾哲學的另一端,于他而言,描述的便是兒童哲學,提升了兒童哲學在哲學地位上的解讀,同時與赫拉克利特“兒童統治”一說相呼應。Wartenberg教授針對兒童哲學領域中語言的使用做出自我實踐上的回應,提出Philosophy with Children (與兒童一起開展的哲學)這一表達是目前在他個人的實踐活動中比較強調的表達。這一實踐也從根本上承認了兒童本身的哲學思考,而非單單迎合在兒童成長階段中對兒童的認知維度上簡簡單劃分。